首页

yapoo系列在线视频

时间:2025-05-26 05:35:36 作者:中国-丹麦科研教育中心已培养千余名获得中丹双学位国际化人才 浏览量:53969

  中新网北京5月25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获悉,设在该校的中国-丹麦科研教育中心(中丹中心)/中丹学院,十余年来已培养1000余名获得中丹双学位的国际化人才,成为两国科教文化合作的一面旗帜。

“中丹绿色创新日”北京会场活动在北京怀柔的国科大中丹中心/中丹学院顺利举办。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中丹绿色创新日”近日在北京怀柔的国科大中丹中心/中丹学院和哥本哈根中国文化中心同步举行,国科大副校长王艳芬在哥本哈根会场开幕式上致辞时回顾中丹科教中心的发展历程,透露了国际化人才培养相关情况。她表示,围绕《中丹绿色联合工作方案(2023-2026)》,中丹双方将在环境、气候和绿色技术等领域深化合作,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随后,王艳芬代表国科大与丹麦清洁科技集群(CLEAN Denmark)签署合作备忘录。

  “中丹绿色创新日”北京会场活动包括中丹科技创新合作论坛、中丹绿色发展论坛和中丹青年交流论坛,两国专家学者以及青年学生分别分享在清洁能源等领域的合作成果与经验,围绕绿色政策与技术实践展开讨论,并举行2025大学创业世界杯启动仪式。

“中丹绿色创新日”北京会场,2025大学创业世界杯举行启动仪式。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据了解,中丹学院是由国科大与丹麦高等教育和科学部及丹麦8所大学共同发起创建的科教合作平台,旨在发展和加强中丹之间的教育合作,增加中丹两国学生及科研人员的交流互动。作为中国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丹学院承担着中丹中心的教育功能,致力培养拥有跨学科思维、具备创新意识、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与创业高端人才。

  国科大中丹学院院长王海燕接受媒体采访介绍说,中丹学院每年来自欧洲教授的规模稳定在200人次,提供水与环境、神经科学与神经影像学、公共管理与社会发展、创新管理、生命科学工程与信息学、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食品与健康等全日制英语授课的硕士项目,这些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旨在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并能为全球发展做出贡献的创新型人才。

“中丹绿色创新日”北京会场,国科大中丹学院院长王海燕为中丹科技创新合作论坛作总结。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她指出,下一步,中丹学院要面向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在全球面临重大挑战的能源、气候变化、生命健康等领域,加大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的力度,并进一步推动合作成果转化。

  2025年是中国与丹麦建交75周年以及两国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签订40周年,“中丹绿色创新日”活动在此背景下举行,既展示中丹科技合作成果,也为两国未来加强可持续发展等深度合作奠定基础。(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一移民船在毛里塔尼亚附近海域沉没 至少89人遇难

文章提到,接受ABC采访的专家们被问及能否预见美国的枪支管制在未来得以有效实施,他们都给出了否定的答案。澳大利亚查尔斯特大学(Charles Sturt University)宪法法律方面的专家比得·哈里斯(Bede Harris)认为:“我现在觉得不可能改变(美国)宪法,从而取消或者限制这一权利(持枪自由权)。”

逾2万名运动员参与中国首届学青会角逐 多人破纪录

当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管理局支持福建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十项出入境政策措施(以下简称“十项措施”)实施满百日。据厦门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统计,自今年1月1日至4月8日,该总站累计查验出入境台胞近46万人次,为4200余艘往来闽台船舶提供7×24小时全天候通关服务,同比分别增长约277%、82%;累计为9400余名台胞办理快捷通关采集备案,让台胞往来闽台更加便捷,推动两岸交流持续热络。

重庆阴条岭发现苦苣苔科新种 命名巫溪马铃苣苔

总台央视记者 王善涛:在一家环保公司的卸货作业场,八条卸货作业线中,有六条同时在进行作业。工作人员最重要的一个工作流程,就是要在每件电子产品上贴上一个标签,里面包括电器的品名、重量以及功率等。

丁薛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巴库大会世界领导人气候行动峰会上的发言(全文)

位于布达佩斯的匈中双语学校是中东欧地区唯一一所同时使用汉语和当地语言教学的公立全日制学校,学校于2004年9月成立,最初只有4个年级,87名学生,在经历2016年的扩建后,目前学校有12个年级20个班,在校学生530余名。

2024年新疆实施自治区重点项目430项 总投资3.3万亿元

19日19时许,漠河市的夜幕开始降临,一轮明月从远处的山林缓缓升起,初升的明月显得格外巨大,呈现出淡淡的红色。随着夜色越发浓郁,巨大的明月照亮这座位于中国最北的边陲小城。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